第464章 司马懿东归襄阳,益州之势初峥嵘(1/2)
“夫君可是担心铄弟他们?”
征东将军府。
后宅,书房。
怀抱小曹稷的夏侯涓走进书房,入眼就看到曹昂负手立于一处,在其身前挂着一幅舆图,夏侯涓立时就猜到了什么。
最近几日自家夫君都是这样,没事就会看荆南一带的舆图。
“算算时日,铄弟他们应已随军离开长沙。”
曹昂没有正面回答夏侯涓所问,而是换了个话题说道。
“来,给我吧。”
看着转过身,伸手抱起自家嫡长的曹昂,夏侯涓娥眉微蹙,出言劝道:“夫君,不行就派人南下,趁着铄弟他们尚未离开荆南,将他们……”
“不行!!”
不等夏侯涓把话讲完,曹昂斩钉截铁道:“此风断不可有,不然此前所做种种,就功亏一篑了!”
“可……”
夏侯涓欲言又止,但见自家夫君眼神坚定,她也不好再多说别的。
让曹铄、夏侯衡、夏侯霸、夏侯称、夏侯充等子弟随军前去交州历练,这不是曹昂临时起意才定下的,这是他们必须要去经历的。
但话又说回来。
说不担心曹铄他们那是假的。
毕竟交州治下可比荆南复杂太多了。
除却进犯交州的江东军,交州复杂地形及环境外,其实交州的势力分布,才是最让曹昂记挂的。
不熟悉交州情况的,会觉得交州乃张津一言堂之地,毕竟其乃交州牧,掌控整个交州是很合理的。
可惜实际情况并非这样。
在交州地界上,实力最强的并非是外来户张津,而是士燮!
此君何许人也?
其父士赐曾任日南太守,士氏一族历经六世经营,成了交州治下有数的豪族,士氏先祖本居鲁国,为避新莽之乱才举族迁移。
士燮年轻时拜刘陶为师,进修《左氏春秋》。
这个刘陶可非寻常人,乃济北贞王刘勃之后,所在一族在颍川,刘陶是有名的经学家,着有《七曜论》《匡老子》《反韩非》《复孟轲》等作,也是因为这层身份,使士燮举为孝廉,补任尚书郎,后因一些事免官。
虽说此后又举为茂才,出任了巫县令。
可后来受其师直言劝谏,加之得罪诸中常侍,被逮捕入狱不忍折辱闭气而逝,士燮自此消失在汉室主流。
在这个时代,师徒关系是仅次于父子的,甚至遇到些特别的老师,所给予的资源,是远超当爹的。
也是因为这样,到了中平四年,士燮出任了交趾太守,至于这背后的种种,只有当事人最清楚了。
而在此后几年汉灵帝驾崩,出于种种缘由下,董卓最终入主雒阳,开启了天下纷争乱世之始,各路诸侯你方唱罢我登场,不过这一切未曾影响到交州。
毕竟交州离中原实在是太远了。
但也恰是这样,使得士燮在交趾太守之位,这一待就是十几年。
而这还不算完,在这十几年间,士燮先后举荐二弟士壹兼任合浦太守,三弟士?兼任九真太守,四弟士武兼任南海太守,这使士氏一族在交州影响力极强。
这也是为什么张津接替朱符出任交州刺史,后改任交州牧,但却频对荆南有举动,无他,交州一半靠上的地域,是实际控制在士氏一族的。
之所以能够形成这一态势。
除了士氏一族六代经营,在交州积攒足够的底蕴和人脉外,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,是受中原纷争下,有大批名士大儒避难交州,因为其师刘陶的缘故,这些名士大儒及亲眷族亲,追随者,学生等多选择投奔士燮,这给士燮名望上有不少增幅。
如袁徽、许靖、刘熙、程秉、薛综等,这其中有的离开交州了,有的仍在交州,有的则去世了……
也恰是有这些名士大儒在,士燮还做了一件事,即对《春秋》作注解,还资助其他名士大儒编纂经书等,如此便进一步提升其在交州威望。
以上所提及的还仅是文治方面,在武略方面,士燮统麾下部曲精锐,对作乱交州的诸夷征伐,这兵强马壮之势,更是让人不敢对士燮,对士氏一族有任何想法。
这也就是在地处偏远的交州,加之时逢天下大乱,不然以士燮的身份,想在汉室别的地方做到这一步,这是断无可能的事情。
但这就是该时代的特性。
而在汉室治下,地处偏远的不止交州,还有幽州,并州,益州等地,如此也使上述之地,存在着一批类似士氏这样的本土豪族,如幽州公孙度家族,凉州马腾、韩遂家族……这些个豪族,或许离开所在之地,影响力及威望会大打折扣,但要是在他们所在之地,那就是一方方割据势力。
为什么让曹铄、夏侯衡、夏侯霸、夏侯称、夏侯充他们随军前去交州历练,根源就在于此,士族阀阅豪强豪族等特权群体,对于地方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,交州或许今下并不值得拿下,但是变数既然出现了,那就要有所动才行。
同样的道理,还有幽州、并州、益州等地,这都是要逐步通过征伐夺取回来的。
可是做这些事情,不可能只靠曹操、曹昂他们,一代人有一代人该做的事,今下与曹昂同辈的,也就曹休、曹真、夏侯尚三人得以历练出来,此三人在虎豹骑担任要职。
可这在曹昂看来还远远不够,必须要有更多的同辈历练出来才行,这不止是增强曹氏底蕴那样简单,更是叫天下诸族看的!
谯县曹氏打败汝南袁氏,不止是要体现在军事层面,在别的层面也是一样,唯有实现了这一步,方能图谋后续要谋之事。
“公子,司马懿奉军师之命秘密归襄。”
典满的声音,在书房外响起,这让曹昂从思绪下回归现实。
司马懿。
曹昂眉头微蹙起来,对于此人,曹昂一开始是起了杀心的,但后来曹昂压下来了,即便是杀了司马懿,将司马一族连根拔起,如果有些事不从根上去解决,那该来的还是会来的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