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都市小说 > 官路之谁与争锋 > 第1788章 真是怕啥来啥啊

第1788章 真是怕啥来啥啊(1/2)

目录

于振清听罢,却淡淡一笑:“那就注定会是一场艰苦的谈判,就算我们有决心,但矿区的老百姓未必有耐心呀。”

这确实是个问题。

林海想了想,又问:“李书记说,市财政近期能够挤出两个亿来,我们能否拿这两个亿,先让柳杖子矿活起来呢?”

于振清听罢,苦笑着说道:“看来,你对大型工业企业确实缺乏足够的认知啊,两个亿,你觉得很多嘛?但对制造业和矿产企业来说,无异于杯水车薪,向柳杖子矿这个规模的企业,即便是想复工复产,两个亿都未必够,如果想要技术和产业升级的话,至少十个亿起步。企业都是重资产,随便一个看上去并不起眼的设备,搞不好就是百万起步,几千万扔进去,连个响都听不到,前期投入非常巨大的。”

这确实是林海的薄弱之处。事实上,也正是通过盘活柳杖子矿这种实战案例,让他对大型工业企业有了更加深入了了解,为他未来的执政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
国民经济的发展,工业永远是重头戏,在我们这样幅员辽阔的国度里,再蓬勃发展的第三产业,也无法替代工业的地位。就连目前拉动城市经济的地产行业,也必须依托制造业的进步,否则,设备从哪里来,原材料又从哪里来呢?

抚川也好,东辽也罢,都曾经是共和国的工业基地,只是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,很多老企业纷纷退出了市场,而大部分地方官员又只看重眼前的政绩,忽略了未来的发展,于是就形成了崽卖爷田的局面。

事实上,林海现在的所作所为,也并非有什么远见,其实都是被动的。

如果不是提前从秦岭那里得到了消息,他也觉得把破旧不堪,技术落后的柳杖子矿卖掉,并没什么不妥,毕竟,既解决了职工拖欠的工资,还能换取漂亮的GDP数据,一举两得,何乐而不为呢?

不过,他做梦都没想到,在这里,他遇到了政治生涯中的第二个关键人物。

顺便说一下,在林海之前的政治生涯中,真正起到关键作用的,并不是李慧,而是黄岭县委书记杨怀远。

正是杨怀远的一纸命令,才让林海这个常年在办公室里写材料的年轻人走出了机关,从而改变了人生轨迹,没有那次看似提拔的发配,就没有后来的故事了。

而于振清则是第二个关键人物。

这个被李光旭打压了十多年,始终郁郁不得志的学者型干部,凭着多年以来对经济发展的深入研究,敏锐的意识到了国民经济的未来走向,也预判到了国家加大对制造业投入的政策性改变。通过在柳杖子矿资产重组中的出色表现,对林海的执政理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。

当然,这一切也要归功于这位大哥一根筋的性格。

从始至终,于振清在政治上都不怎么成熟,实事求是的讲,他不适合当领导干部,更适合搞学术研究,正是这些特点,导致了他在工作中极度固执和跟不上潮流。

事实最终证明,大家都在做的事情,未必一定是正确的。

不过此时此刻,林海并没意识到这点,在他心目中,于振清还是过于保守和固执了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目录
返回顶部